WEDCV155VD5RRV515DV

 

看到美好的事物 人總是會心生歡喜 走在大街上,男人總是容易被 身材好、顏值高、打扮時尚的小姐姐吸引 而女生 碰到高高健壯又顏正的男人 也忍不住會多看幾眼 甚至發出「花癡」的聲音、溢出「星星眼」⭐️ 講真 高大健壯、身材好、一身腱子肉的男人 簡直就是天然行走的荷爾蒙 對女人的吸引是致命的 今天七七要帶大家認識的這位小哥哥 就是這樣一位富有魅力的男士 他叫Antonio Pozo 西班牙著名的健身運動員 因為深邃的五官,迷人的帥顏 性感的八塊腹肌和一身完美腱子肉 堪稱西班牙健身圈中的「明星」 時尚和模特界裡的「寵兒」 ins一開號,就因超高的顏值和絕好的身材 吸引了一大批忠實粉,且多數是女性 穿衣顯瘦,脫衣有肉 這個好身材評判的標準同樣適用於男人 並且在Pozo身上提現的淋漓盡致 傾倒眾生的臉蛋和迷人身型 除了爸媽給的好基因外 不得不提的就是Pozo為保持好身材—— 付出的刻苦努力了! 身上「堅硬如鐵」的塊狀肌肉 均勻的分布在手臂、腿部和腹部 每一塊肌肉,都是認真修煉的結果! Pozo的健身與鍛鍊 從6歲就開始了 從小受西班牙文化氛圍的薰陶 Pozo在6歲時,就徹底愛上了足球 雖然那是還個頭很小,力氣不夠 但是幼小的他,已經開始奔跑在綠色的草地上 和小伙們追著足球⚽️拼搏競爭了 艱辛的足球訓練和比賽 給他的身體打下良好的基礎 正如Pozo所說: 「我從 6 歲開始踢球,直到 21 歲。」 僅在足球方面就堅持鍛鍊了15年! 21歲之後 Pozo 的生活重心發生了些許變化 因為忙於學業,專注於工程師學位的學習 Pozo沒有太多空閒時間參加健身運動 起初還沒有什麼不適 但是兩三個星期過去了 Pozo覺得—— 失去了鍛鍊和健身運動,他根本活不下去! 於是在緊張的學業里,他也忙裡偷閒 讓自己回到熱愛的運動生活節奏里 他全部的空閒時間——都被用來加強健身房的訓練 足球場不去了,卻漸漸愛上了健身房 看著自己的肌肉蓬起,身體越來越健美有型 他對健身的喜愛,漸漸達到了癡迷的地步 Pozo健身成果顯著 迷人的腱子肉和好身材 也引起了模特和健身公司的注意 他被邀約拍攝各種健身廣告 與知名健身公司開展很多合作 他還因此成為了西班牙的健美選手 ——參加了「西班牙先生」的健美表演 因為天使般的超正顏值和充滿肌肉的健美身材 Pozo所到之處 都是女生們的歡呼和尖叫 是不是被女生搭訕是種什麼體驗? 估計Pozo最有發言權了~ 每天不管多麼忙碌或疲累 他都會到健身房鍛鍊身材 就如那句話所說: 你所付出的汗水和好身材永遠是成正比的 除了健身房的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 Pozo還喜歡很多其他健身運動 游泳🏊🏻、衝浪、劃帆船 都是他喜愛的運動 這些看似累人的運動項目 都為他常年如一日的好身材立下了「汗馬功勞」 運動方面「兢兢業業」 飲食方面,對自己更是嚴苛 很難想像吧 這樣一個高大威猛的男人,竟是個「吃草愛好者」 除了想長肌肉的時候 他會吃些高熱量食物 比如希臘酸奶、牛排、番薯和糙米等 大多時候他會選擇瘦蛋白、蔬菜 和一些帶不飽和脂肪的低脂熱量食物 來取代日常飲食 比如瘦雞胸肉、零脂酸奶、羽衣甘藍和藍莓等 對於堅持鍛鍊,控制飲食 保持自己最喜歡的身材 Pozo是認真的 他經常在社交媒體鼓勵他的粉絲: 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並付出努力! 只有養成自律的好品質 想要的一切,才能如期到來 如果邁不開自己的腿,讓自己克服懶惰動起來 如果不控制自己的食慾,多吃健康低脂的食物 那麼別人的好身材 可能永遠只能是你的夢想! 不要把任何拖延的藉口當做藉口! 認真變好!做出改變! 那麼我們想要的 ——無論是改變身材,還是生活現狀 可會做到! 定下目標,然後持之以恆的堅持 才是最重要的!

 

 

內容簡介

  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披瀝出台灣與世界各角落相關涉的歷史鉤沉,藉由一系列源自十七至十九世紀間西方世界,而與台灣的文化、宗教、政經發展有過影響的人物書寫,透由不同角度的側記勾勒,提供非比以往的歷史觀點,讓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承載與積澱更加豐厚。

  十三年前,經典與Lambert合作出版《風中之葉:福爾摩沙見聞錄》,我們嘗試將十六到十九世紀來過台灣的探險者、軍人與傳教士等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荷文等,在其國家書寫與出版的關於台灣的見聞片段,或是從書商或是舊貨市場艱辛的找出,結輯出版,填補了台灣近代史的諸多空白。而再次與Lambert合作的《福爾摩沙拾遺》,則是由Lambert陸續分訪自十八世紀以降,對台灣的發展與經營有著影響的西方人士其後代與家鄉。藉由在地化的研究,呈現這些西方歷史人物的文化背景。經由採訪專家、蒐集歷史照片、結合史料、古地圖及相關藝術品,乃至他們的後代遺緒,來回應他們在台灣歷史曾經扮演的角色,並從中發掘鮮為人知的幽微史事。

  生為台灣人,應知台灣事。對於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知祖先之所從來,知祖先及土地曾經過往,除了透過大歷史的書寫,經由不同角度、人物的側記勾勒,或也能提供不同以往的歷史觀點,讓這塊土地的歷史承載與積澱更加豐厚,這是《經典》關懷台灣、推出《福爾摩沙拾遺》的初衷。

好評推薦

  從西方人塵封已久的史料 了解我們的故鄉台灣 /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匠人丟棄之石建造的歷史之屋 /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目錄

推薦序 / 從西方人塵封已久的史料 了解我們的故鄉台灣      賴其萬
推薦序 / 匠人丟棄之石建造的歷史之屋   翁佳音
作者序 / 不同以往的福爾摩沙研究視野
導  讀 / 溯古追今的《福爾摩沙拾遺》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軍事經略 海外拓殖
 
尋找新荷恩: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台澎拓墾 
末代長官揆一:荷蘭貽誤失台始末 
貝紐夫斯基:真假交錯的東海岸歷險 
洋基客寶島探遊:十九世紀的美國據台大夢 
大南澳事件鉤沉:德意志的台灣殖民夢 
約翰.陶德:台灣烏龍茶之父 
李仙得將軍:運籌帷幄的外交官 
孤拔上將:消失在歷史洪流的人物 
 
宣教醫藥 海島搜奇
 
亨伯魯克牧師:臨危無懼的祈禱者 
郭士立與科林森:十九世紀初罕見英國探查報告 
郇和:台灣動植物考察先驅 
長老教會牧師:台灣近代文明推手 
黑面朱利安:外國攝影師眼底台灣 
英國醫師群像:為台灣撒下西醫種子 
保羅.伊比斯:外國軍官之台灣原民見聞 
美國記者達飛聲:用筆墨記錄烽火下的台灣
 
 

推薦序一

從西方人塵封已久的史料 了解我們的故鄉台灣

撰文/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經典雜誌從二○一五年年底開創一個別開生面的專欄【福爾摩沙拾遺】,前後刊登十六篇有關台灣圖文並茂的珍貴歷史資料。這是出自經典特約作者荷蘭籍作家Lambert van der Aalsoort用心整理有關台灣的西方文史資料所完成的精心傑作,由林金源先生譯為中文。作者一直對台灣歷史很有興趣,過去曾與經典雜誌以相同形式合作過一本《風中之葉》專書。

  經典雜誌編輯部邀我為這本專輯作序,誠感惶恐。本人其實只是這專欄文章的「愛讀者」,受邀來為這本書寫序的確是始料未及。我很早就注意到經典雜誌每當這專欄文章出現時,總是名列該期目錄的榜首,可以想見雜誌編輯對這專欄的厚愛,而我也不諱言,這專欄的文章也經常是我個人開卷的首篇。但我一直只是默默的讀者,直到今年四月號的「英國醫師群像:為台灣撒下西醫種子」,才忍不住寫信表達個人對這專欄的偏愛,同時也對該期標題表達一點意見:我認為其實不只是醫師,許多宣教師也都對台灣人的醫療照護有了不起的貢獻,而如馬偕博士(他不是醫師,是來自加拿大)、以及來自其他歐洲國家的修女、修士、護士對台灣所做的醫療奉獻也絕不亞於醫師,因此表達對這標題「英國」、「醫師」而畫地自限,深有遺珠之憾。想不到就這樣子被列入「黑名單」,而受邀為這本專輯作序。

  我對這本文集涵蓋的內容分成以下幾個重點做如下的簡介:

  一、台灣早期西方醫療與宗教的引進是息息相關:    

  (一)「英國醫師群像:為台灣撒下西醫種子」

  這篇文章提綱契領地介紹西醫在台灣的緣起,而「英國醫師群像」所特別提到的被尊稱為「熱帶醫學之父」的萬巴德醫師(Dr. Patrick Manson) ,使我想起我最景仰的前彰化基督教醫院蘭大弼醫師在一九九九年受邀來花蓮慈濟醫學院演講時,曾笑說「因為來自台灣的萬巴德醫師後來到香港創辦西醫學院,而你們的國父孫中山先生就是該醫學院的早期畢業生。所以我們應該可以說,『台灣是中華民國的母親』。」

  (二) 「文明的推手:長老教會牧師在台灣」

  本文介紹多位令人感動的外籍牧師在台灣的貢獻,在此謹轉載該文最後的三野和惠(Kazue Mino,父親為日本人,母親為台灣人,是專門研究曾到彰化服務的梅監霧牧師Campbell Naismith Moody的學者) 所說的幾句話。「有些歷史學者認為,海外宣教團發展於英國本國宣教空間已經飽和之後,有些則說是鴉片問題帶來的國族罪惡感,可能驅使著傳教士向中國人傳道的熱情。」她肯定這些蘇格蘭牧師對於台灣文明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不僅於教育和醫療領域。「他們的努力是為了讓長老教會在地生根,儘管當時和現在的長老教會依舊是相對小且獨特的社群。而在日治時期,長老教會的自治助長了台灣人對民主的渴望,我希望會有更多台灣人欣賞這一點。」

  二、由西方人所親眼見證的台灣大事紀:

  (一)「揆一守台攻防戰:荷蘭遺誤失台始末」

  這是一篇難得的有關鄭成功攻台的西方歷史資料。揆一(Frederick Coyett) 是荷蘭裔商人,藉由裙帶關係介入政治,而最後得以出任普羅民遮城長官。文中詳述荷蘭人如何鼓動原住民殺死漢人,以避免鄭成功攻台時,漢人成了內應。而在台灣失守之後,他被送到巴達維亞監禁和審訊,後來平反以後,被終身流放到一座偏遠小島,下場淒涼,最後連葬身何處都無法考證。

  (二)「美國記者達飛聲:用筆墨記錄烽火下的台灣」

  達飛聲 (James Wheeler Davidson) 不只是記者,也是全身是膽的探險家,其有關北極探險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他曾在《紐約先驅論壇報》(New York Herald Tribune) 刊登他在中日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擔任記者時的信件。並於一八九五年三月抵達台灣,親眼見證日本入主台灣的紀實,包括「改朝換代人心惶」、「建立台灣民主國」、「乙未年日軍征台」、「福爾摩沙島今昔」。後來達飛聲發現講述福爾摩沙通盤歷史的英語著作付之闕如,而決定透過歐洲書商蒐集西方世界出版的參考資料,加上日本當局提供他幾位研究助理,利用六年的時間執行寫作計畫,而於一九○三年出版《福爾摩沙島今昔》(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達飛聲最終以駐上海總領事的身分結束外交官生涯。後來定居於加拿大的卡加利(Calgary),因為從事伐木業而發財,成為一位非常有名望的人士。

  三、列國在亞洲殖民歷史:

  (一)「尋找新荷恩: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台澎拓墾」

  荷蘭為了將海上勢力拓展到東印度,而成立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與葡萄牙人競爭。最先占據澎湖,而後被迫轉往大員,將倉庫和住所遷移至海灣對岸,附近村莊的原住民稱該地為「赤崁」(Saccam),而荷蘭在巴達維亞的總評議會下令大員拓居地更名為熱蘭遮(Zeelandia),堡壘稱作熱蘭遮城,而對岸赤崁新拓居地的荷蘭名為普羅民遮(Provintiën)。

  (二)「約翰.陶德:台灣烏龍茶之父」

  出生於英國的約翰.陶德(John Dodd), 在一八五八年抵達香港,後來成為寶順洋行香港總部的助理辦事員。陶德的東家在淡水從事鴉片販售與樟腦收購。一八六四年夏末,陶德前往接替第一任代理商,隨後他設立煤場,開採當地煤礦,並冒險深入山區原住民村莊,研究他們的習俗並學習其語言。他並招徠在廈門替英商公司工作的茶商李春生成為他的買辦,開始向淡水當地農民收購自家栽種的茶葉,運往廈門精製與包裝,並引進樹苗開創在地焙製,進而台茶外銷,引領繁華年代。

  (三)「李仙得將軍:運籌帷幄的外交官」

  法國出生的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 在巴黎大學受過良好教育,能流利地使用多種現代語言,移民美國,志願從軍參與南北戰爭,迅速晉升,兩度身負重傷,光榮退伍受封准將,而後被任命為駐廈門的美國領事,兼領台灣相關事務。他最為人所樂道的是他能斡旋於中國道台和台灣原住民之間,保障船難倖存者的安全。

  (四)「大南澳事件鉤沉:德意志的台灣殖民夢」

  一八六四年,北德意志邦聯的商人在台設置辦事處,來自漢堡的美利士(James Milisch)進駐淡水 。一八六五年六月,柏林的法庭助理弗里德爾(Ernst Friedel)在報紙上發表一系列文章,鼓吹普魯士應在中國海擁有海軍補給站。他認為福爾摩沙不受清廷控制的區域,正是建立殖民地的最佳地點。弗里德爾放眼於雞籠(基隆)的煤藏,以及福爾摩沙在主要海路上的戰略地位,開始籌謀一項殖民計畫。接著,美利士成立自己的公司:美利士洋行 (Milisch & Co.),而後被任命為北德意志邦聯駐當地的領事。一八六八年夏天,美利士洋行替雞籠的中國海關興建房屋,公司職員英國人荷恩(James Horn)為此前往蘇澳選購木料,並和蘇澳以南山區的原住民部落頭目簽訂文件, 同意將Lamo和Talamo等兩處谷地兩地永久租借給美利士與荷恩。後來爭端再起,清廷燒毀在Talamo的強化據點,而荷恩倉促率眾離開,不幸溺水身亡。而後在樟腦市場不成功的投機買賣迫使美利士宣布破產。此後首相俾斯麥禁絕任何殖民冒險活動,而結束德意志的台灣殖民夢。

  (五)「洋基客寶島探遊:十九世紀的美國據台大夢」

  一八五三年要求日本幕府開放通商口岸的美國海軍准將培里(Commodor Matthew Perry) ,隔年於華府發表了美國海軍分遣艦隊遠征以及探勘福爾摩沙煤礦的報告,同時提出殖民台灣的芻議。他認為,這座富庶島嶼雖然在清朝名下,但實質獨立,美國若能占領雞籠,不僅能做為遠東發展的中繼站,也可確保附近海域安全,以博得當地漢人支持。但華府對此提案冷淡以對。一八五六年,英國、法國與美國相繼與清政府當局有衝突事件,駐香港的美國全權代表帕克(Peter Parker)建議華府的上級,在達成令人滿意的協議之前,應由法國占領韓國、英國占領舟山群島,而美國則占領福爾摩沙島。但美國總統皮爾斯(Franklin Pierce) 始終不同意任何軍事干涉和占領福爾摩沙的計畫,且撤換了全權代表帕克,官方明確地宣示,殖民遠東並不在政策內,美國商人的倡議計窮力竭,由此結束了美國的台灣殖民夢。

  最後作者引述早期中國貿易史專家莫里森(Dane Morrison)教授對美國總統和國會無意於殖民計畫的解讀:「首先,這將會是非常、非常花錢的事業。但更重要的,南北各州之間因為種族隔離問題,關係變得越來越緊繃。而且當時的西部大平原依舊非常空曠,更靠近家鄉,呼喚美國人前往冒險創業和投資的是美國的邊疆,而非遠在世界偏遠角落的帕克、培里和少數商人的殖民野心。華府的許多政治人物仍懷有某種理想主義精神,他們想要做不同於英國帝國主義態度的事。」

  四、西方人在台灣所觀察記錄到的人種、生物與人文地理:

  (一)「保羅.羅斯比:外國軍官之台灣原民見聞」

  (二)「郇和:台灣動植物考察先驅」

  (三)「郭士立與科林森:十九世紀初罕見英國探查報告」

  五、人物特寫:

  (一)「亨伯魯克牧師:臨危無懼的祈禱者」

  (二)「孤拔上將:消失在歷史洪流的人物」

  (三)「貝紐夫斯基:真假交錯的東海岸歷險」

  (四)「黑面朱利安:外國攝影師眼底台灣」

  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不由得想起台灣家喻戶曉的百歲人瑞「史明」先生的大作《台灣人四百年史》,一本以華人的資料寫出的台灣歷史。對照這本以西方人不同角度看到的台灣歷史,也讓我們能夠以更持衡的眼光來了解我們的家鄉,也更了解歷史就是這麼奇妙,在幾個決定性的關頭,如果當年沒有發生那樣的改變,我們的故鄉台灣可能就不是現在這樣子。由此展望台灣的將來,我們應該更能坦然接受台灣前途的多元可能。
  
  最後,謹在文末對本書作者與譯者用心發掘台灣的珍貴史料致上最高的敬意與謝意,他們的努力幫忙我們更了解我們的故鄉
 
推薦序二

匠人丟棄之石建造的歷史之屋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老朋友Lambert「新」書在臺灣出版,我當然感慨與高興。書名謙稱「拾遺」,讀者若想成撿拾破爛、或黃昏市場剩菜,是難登學術殿堂的歷史題目,那就傲慢無知了。書中確實鉤沉出研究者不見得完全清楚的十七世紀,特別是十九世紀百餘年間,遠渡重洋來臺宣教、醫療、商業冒險,以及當行政官、軍人,與新聞記者、攝影家之事蹟。這些歐美洋人,國內鐵定不陌生。問題是,洋人曾發表相關臺灣文物,再來呢,他們下落如何?是否還留有未發表的材料值得繼續挖掘?若只是像某些人喜歡一直講、一直講荷蘭人經營臺灣,這樣有何意義?嚴肅的學術研究者,看起來比較少談這方面問題。

  Lambert的《風中之葉:福爾摩沙見聞錄》於十幾年前由慈濟經典雜誌叢書出版後,在學術文化界內風評甚佳,不用我多說;枝葉隨風動搖的島國隱喻,相信不少人情緒也受感染。書出版後,Lambert繼續於舊書肆、舊貨市場,而且在圖書、檔案館中奮力收集不易找到的舊歐語圖文資料。我去過他家,還蠻驚豔他所收藏,可惜我非學術單位主管,無法決定洽購轉藏之事。幾年前,他根據所蒐集史料寫成兩大冊有關臺灣的英文稿,跟南天出版社魏德文老友來找我商量看公家有無意願資助出版。依然可惜,國內研究體制資源分配素有定向,不易再起爐灶。當時,文獻譯註名家、故友陳政三,倒是很熱切與Lambert討論本書中提到的美國記者達飛聲遺稿等事,而且有意合作將兩大冊英文稿再譯註出版。可惜再三,天不假年政三兄,此事遂寢。

  幸虧經典雜誌的大小編以「福爾摩沙拾遺」專欄系列,陸續刊登了幾篇文章。譯者林金源先生,《風中之葉》翻譯就是出自其大手,原先我以為是另一認識的文史論客。在我應編輯諮詢幫過一些翻譯上的小問題後,才真正見識譯者功力深厚。他與Lambert有默契,最佳拍檔,讀者讀起來也輕鬆多了。現在我能作的,就是跟讀者講一下本書的價值,以及後續可供辯論的幾個面向。

  本書的圖片,老實講有好多張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清晰翻攝。Lambert發表歷史圖片,不像國內學者一拿到就爭先掛名發表,他經過整理、研判而刊出。有些圖片在他整理的基礎上繼續解讀,可能會非常有意思。例如,其中有十九世紀末洋商買辦的契約、訴狀,後者內容有買辦人名「吳本掃」,除可研判是今何地人氏的祖先外,「本掃」之名總不免讓人舊時人名是否有不雅戲謔一面。進而,書中披露美國記者達飛聲報導1895年「大嬰兒」臺灣民主國的新聞紙,讀起來令人不勝欷噓,尤其在二十一世紀紙面新聞日益萎縮的今天。其他精彩圖,就留給讀者自己慢慢看,但記得不要光看圖說話。

  內容還是有17世紀荷蘭牧師、長官的故事,其中講到揆一捐獻而葬於教堂墓地,我也長知識了。講18世紀貝紐夫斯基(M. A. Benyowsky)真假交錯的東海岸歷險,我以前寫的相關文章與他意見相同,只不過提出貝氏與東部原住民合作的戰爭,是誇張錯置,貝氏別有用心將在中國福建東山島的戰事挪移到東臺灣。本書再提此案,正表示「歷史事件」每隔一段時間,還是值得另討論。準此,書中提到宜蘭大南澳事件,我在由衷感謝Lambert示出當時簽約文件外,也細加解讀,才知德國人在南澳(Lamo)及大南澳(Talamo)交涉的原住民,除Atwook外,其餘頭目,如Piran (=Pinang)、Sabilang (= Uilan?)、Batoo(= Batto)、Rauai(= Yawai),應是南澳一帶的泰雅族。你看,這能說不是本書的貢獻?

  那麼,Lambert會不會講錯,他是人,當然會。例如他提到1832年新教郭士立牧師航抵雲林的五條港,在我看來,是錯的,正確是臺南臺江內海的五條港;文中提到叛軍,指當年張丙事件。但這不妨害此書價值,書中正在展示著歷史得經常古今、國內外對話。尤其是〈尋找新荷恩〉這篇說荷蘭人曾試圖把臺南赤坎(Sakkam)改名荷恩(Hoorn),但失敗收場。這多少有公司高層職員要吹捧荷恩人出身的顧恩總督,是荷蘭殖民地命名異例。國內研究者多以為荷人來臺後,就跟國民黨一樣亂改臺灣地名。顧恩總督在印尼與荷恩故鄉原有雕像,雕像下場文中有述及,故鄉最後還是於碑文中另添註記而保留下來。相對的,不是鄭成功故鄉的臺灣,卻仍有為數不少的雕像疲累的站著。Lambert的書,會讓我們想到另一種諷刺的隱喻。

  所以說,本書自謙拾遺,終竟還是可比擬是用匠人丟棄之石,另築起一座可參觀與比鄰的歷史之屋,值得我們推薦、購讀。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716994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 x 1.4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J8G5B5G.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29153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芬園記憶力減退治療有效中醫診所芳苑肌肉緊繃治療中醫大葉大學附近推薦常常睡不著或很早就醒來中醫推薦
集集睡眠障礙門診改善中醫診所 鹿港常常心悸看什麼科 把脈超神的彰化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福興缺乏食慾治療中醫 埔鹽晚上淺眠中醫推薦 網路評比不錯的溪湖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二水心悸看什麼科 溪州頭部發麻治療中醫 這間溪湖中醫診所很大推,睡眠障礙改善很多田中體溫控制功能異常改善中醫診所 線西消化功能異常治療中醫 很多人都在這溪湖中醫診所看好的,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購物禮券優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